近日,多地民政部门公布的2022年度婚姻大数据显示,各地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基本接近30岁,而杭州、扬州、常州结婚登记平均年龄都超过30岁。
关于婚育延迟问题,政协委员贺丹建议小学教育缩短到5年,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2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决策大数据实验室预测,到2035年,我国0—17岁低龄人口存量将比2020年减少1亿人,届时教育资源支出会发生很大的结构性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前瞻性考虑人口变动的趋势。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何要缩短基础教育年限,记者注意到,贺丹在此前的两会建议中给出原因。
贺丹表示,目前,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的7.6年提高到2010年的8.8年、2015年的9.1年。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从1978年恢复高考时的85.6万扩张到2019年的3031.5万。毕业难、就业难、落户难(特大城市)等因素影响下,传统的“成家立业”已经转变为“先立业后成家”,女性结婚年龄不断推迟。
贺丹强调,医学上认为30岁之前是女性的最佳生育时期,本科、研究生毕业大约在22岁、25岁左右,即使毕业就结婚,考虑到2年左右的初婚初育间隔,意味着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处于最佳生育时期的年限仅有6年和3年。
婚姻推迟还带来高龄生育风险,不利于母婴健康,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还会降低生育二孩及多孩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问题,贺丹委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解决:
一是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支持大学生适龄生育。在中小学开展适应各年龄段特点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大学广泛开展 “我青春,我健康” 同伴教育活动。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殖健康教育体系。将大学生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为生育的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津贴。
二是缩短学制,缓解学业与生育的矛盾。将小学、中学教育年限由6 年缩短到5 年,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实施“十年义务教育”,使大学毕业生最佳生育年龄时期延长2年。同时,通过强制义务教育避免贫困地区低龄女性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和婚育阶段,保护其身心健康。
三是推行学分毕业制,增加高等教育时间的灵活性。借鉴国际经验,入学满2年后休满学分的学生可以申请毕业,摒弃以往完成学制要求年限后才可毕业的硬性要求。对于因结婚、生育、实习等无法在学制时间内修满学分的,提供便捷的“休学-复学”机制,适当将修满学分的年限要求放宽到8年甚至10年,为有生育意愿的女大学生提供政策制度便利。
四是取消部分地区落户和招聘中对“应届生”的硬性规定,促进有生育安排的女大学生就业。将“应届生”身份保留年限从当前的2年延长到5年甚至取消,打破当前“毕业-就业-成家”的模式,鼓励女大学生毕业后根据自己意原安排生育,为生育后的女性就业提供平等竞争机会,推动女性适龄生育。
少上两年学就能早结婚多生孩子?从人的生理特点考虑确实如此,只是现在大家不结婚生子的原因恐怕并非生理,而是心理上的。如果无法对症下药,又如何能解决问题呢?
从降低育儿成本的角度,双减、二孩三孩补贴等等也都下了功夫(很难说能够到位,毕竟成本太高),但都无法解决年轻人希望延长单身享乐时间、育儿阻碍个人发展追求、对未来(包括对孩子的未来)存在不安全感等一系列问题。
相较于人口总数随着新生儿总数的大幅下跌出现逆增长而言,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发展带来的挑战必然更大。从原先控制生育到现在鼓励生育,四十年时间,这样的局面希望对于政府未来决策能够有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