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两个月抛出“锂矿返利”计划搅动电池行业风云后,宁德时代又来设置行业发展议程了。
4月16日晚间,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在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产品一年半后,这家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钠离子电池产品终于迎来产业化。尽管钠离子电池目前仍处于创新阶段,此举仍有望带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开启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钠离子电池和目前普遍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很接近,只是在正极、负极为主的电池材料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核心在于钠离子电池可以不含锂、钴等过去动力电池所必须的元素。因此,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毕竟作为钠离子主要原材料的钠盐在国内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开采、加工成本都较锂要低得多。同时,考虑到国内锂资源储量不多,对国外依赖度较大,因此钠离子电池还具有维护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意义。
据券商报告预测,目前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可大幅下降40%左右。另外,钠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锂离子电池的过放电特性,而是可以将电池放电到零伏,因而可以提升续航里程。
同时,在能量密度方面,钠离子电池已经开始接近磷酸铁锂电池。早在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时就介绍称,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当时宁德时代的规划是,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
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在去年11月的行业论坛上曾表示,在乘用车应用方面,钠离子电池普遍可以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的车型需求,宁德时代则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锂混搭,优势互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并称“这一续航车型会面向65%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而宁德时代4月16日发布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就采用了“AB电池技术”,将钠电与锂电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根据相关材料,这款名为ENER-Q的产品主打“高性价比”概念,还具备“-30℃应用”、“8年80万公里超长寿命”、“24小时全工况主动监测”等属性。宁德时代方面评价钠离子电池,是“突破资源瓶颈的高性价比之选”。
实际上,钠离子电池的推广和应用与碳酸锂的价格也有密切关系。在今年4月15日举行的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先导活动上,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为了保障国内锂资源的供应安全,第一要鼓励(锂电池)回收;第二要适当多元化发展,比如钠电池。他认为,合理的锂价不能太低,因为如果锂价太低,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和钠离子电池就都没有发展空间,所以碳酸锂价格在10万元~20万元/吨相对合理。
去年以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幅增加,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路暴涨,但自去年11月达到近60万元/吨的顶峰后,锂价开启下跌之路,尤其是今年2月宁德时代推出“锂矿返利”计划以后更是一落千丈。4月18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锂价再跌2500元/吨至18.5万元/吨,也即截至目前的近五个月较高点累计暴跌近70%。
“实际上,2022年碳酸锂、氢氧化锂的供需是平衡的,这里面有很多炒作的因素。今年这种形势,预计碳酸锂价格会飞速地下降,探到10万元以下非常有可能。”孚能科技CEO王瑀4月2日在2023年百人会论坛上表示,碳酸锂资源是不缺的,现在碳酸锂的生产各方面难度也不大,会回归到正常的经营范围,因为碳酸锂实际的成本在3万元左右,没有任何理由涨到50万、60万元。据初步估算,整车行业和电池行业去年为锂行业至少贡献了1000亿元的利润。
受“国补”完全退坡以及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速明显回落。瑞浦兰钧营销副总裁张小聪也在2023年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经过三年高速增长以后,在今年遇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阻力。整个电池产业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寒冬,无论是原材料企业还是电池企业都出现了比较高的库存,据他预测2022年全行业动力电池库存达到了100Gwh,如果以平均每台车使用50度电池计算,库存的电池足以装备200万辆新能源汽车,接近于去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3。高企的库存,也给锂价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
就在锂价持续暴跌之际,宁德时代在3月9日的年报电话会中透露,“当下钠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电池成本优势确实是比较明显的,待供应链成熟后会更具优势”,同时强调“普通的钠电确实在锂价降低的情况下体现不了重大的优势,但我们的钠电与锂价波动不敏感”。
毫无疑问的是,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又给了锂价一个下跌的理由,这会反过来让钠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变得可疑。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宁德时代也面临着左右手互博的困境。
而宁德时代的 “AB电池技术”虽然可以弥补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但也引发了市场对该产品噱头多于实际的质疑。同时,创新产品与锂的“难分难舍”,也让人不由想到宁德时代近几年对锂矿资源的“抢夺”式布局。2019年以来,宁德时代先是出资入股澳大利亚锂矿公司皮尔巴拉,后又出资 2.4 亿美元(约合 15 亿元人民币)入股非洲锂矿项目 Manono,随后又在江西宜春投资 135 亿元建设从挖矿到电池生产的整个链条。今年1月,宁德时代还出资 64 亿元全资控股四川锂矿公司斯诺威。
如此多的锂矿资源在手,宁德时代自然要最大化加以利用,“AB电池技术”可成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在钠离子电池的创新性方面先声夺人,另一方面还能将“自有锂资源”这张牌继续打下去。
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也并非只有宁德时代在发力。以孚能科技为例,王瑀透露,为了解决锂金属对行业的制约,他们去年拿出了备选方案,实现纳电池产业化。今年孚能科技的钠电池进入到量产阶段,未来计划短期内用钠电池取代续航300公里以下的经济型车型,中期会取代500公里以下的车型。未来,孚能科技给整车厂提供的方案将是钠电池和三元相结合的方案。
“2018年钴价疯涨,把钴去掉;2022年出现锂价疯涨,我们就用钠来冲击市场,用钠来作为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方案,因为碳酸钠才2000元/吨,钠电池发展更适合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国内的锂资源还没有完全勘探好,受到锂和钴的制约影响也比较大。”王瑀表示,这两个资源制约问题都解决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会更加平稳,不会再呈现这么大的波动。
可以预期的是,在宁德时代抢先首发后,有关“钠离子”上车的消息会陆续有来。产业的寒冬,或许是创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