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版“巴菲特”的段永平近期又出手了,卖出部分腾讯美股(ADR),买入苹果公司股票。此时恰逢“宇宙科技公司”苹果市值跌破2万亿美元,段永平的举动引发了国内投资圈的关注。
用段永平本人的话说,苹果公司是他可以看得懂的公司。“只能说比较起我对别的公司而言,我更懂苹果。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衡量,以目前苹果的价钱,我更愿意拿着苹果。只要在这个价钱以下我是可能会慢慢把手里大部分其他股票都换成苹果的。”
从时机来看,腾讯的股价反弹超过了50%,而苹果股价处于近两年的低点位置,因此段永平“卖腾讯买苹果”的举动,纯粹从短期投机的举动而言,并无不妥。当然,段永平本人却是将苹果视为十年周期的长期投资,并不是将苹果当成短期的投机品。
段永平早已实现财务自由,所有的投资,尤其是公布在社交平台上的显性投资,对他这个段位而言,更多的是证明自身对于市场的关注。用低情商话术来说,就是纯粹“刷存在感”。无论苹果股价未来十年是哪种走势,对段永平的生活水平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这就是投资的高端境界吧: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而赚钱,而是证明自己还“活着”。
事实上,如果站在十年的周期上,往前看十年,苹果和腾讯都是好公司。假如在2012年,无论是买谁家的股票,还是像段永平那样两者都持有,完全都没有问题。往后看十年,如果资金足够,拿哪家公司的股票也一样,这种行业龙头企业,除非基本面发生质变,否则永远持有一定是最佳策略。
因此,所谓段永平“卖腾讯买苹果”,以他的身家来说,本来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新闻冒出来,只能说明这位中国“巴菲特”是制造新闻的高手,把本不存在问题,硬是搞出来一个大新闻。
段永平被外界视为巴菲特的门徒,但巴菲特罕有在社交媒体上宣示自己投资了哪家公司,又卖掉了哪家公司的举动,一切只能从定期财报中才能显露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段永平相对于他的师父而言,在境界上还差了一个层次,用句不那么恰当的话来说,段永平还是挺“俗”的。用高情商的话来说,他很接地气,知道媒体和散户投资人需要什么。
回到苹果的基本面,稍微了解库克过去十年功绩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苹果之所以能够成为“宇宙第一科技公司”,创下市值3万亿美元的纪录,无外乎靠着两个“拳头”:消费端的Apple生态,让消费者离不开苹果产品;生产端的中国化供应链,让供应商离不开苹果。
如果看向未来三五年,在智能手机创新已经极为缓慢,AR/VR为代表的元宇宙产品普及远不及预期的情势下,苹果生态虽然领先不多,但哪怕多半步也是强一大截,苹果的生态依然是最强生态,对于三星等竞争对手呈现碾压态势。
但是不要忘记,科技行业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足以保证三五年内生态领先的苹果,在未来十年必然会遇到颠覆级的创新产品,苹果依旧也会面临2008年前后诺基亚所面临的选择:是继续维持自家生态,还是加入到新产品生态。
这种新王上位旧皇退位的游戏,才是科技行业的永恒定律,而投资圈永远是最残酷的,必然会提前做出投票。
而库克引以为傲的苹果供应链,未来三五年的挑战更为巨大。所谓的双供应链体系,虽然嘴巴上不说,但前几年就开始了布局,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之后,苹果必然会加速其第二供应链的步伐,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而过去的“果链”明星企业,过去两年发生过什么,懂的人自己会懂。
总而言之,苹果是一家杰出的科技公司,当下的估值也非常合理,未来三五年也难逢敌手。但其最核心的两大优势——生态和供应链,如果放到十年周期,并非高枕无忧,而是挑战重重。再考虑到库克大概率会在2025年前后退休,若库克没有选好接班人,苹果将发生乔布斯第一次出走之后的动荡,并非是危言耸听。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科技公司,在市场稳定性上还是比不上可口可乐和茅台这样的消费公司,只要不换配方,这些公司的产品不管谁来做老板,不管市场状况如何,依旧是长盛不衰。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靠可口可乐和茅台,而是必须靠苹果和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
因此,站在一个超长期投资者的角度,无论是买苹果还是买腾讯,其实都是为了十年后人类的福祉,而不只是为了赚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