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全球化竞争正因贸易政策与技术迭代加速而日趋复杂。东方日升通过技术深耕与柔性供应链建设,在波动中展现出战略韧性。公司以高效组件为核心,依托海外基地与新兴市场开拓,构建起抵御贸易风险的屏障,同时以产品性能赢得客户信任。
东南亚变局中的战略选择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关税政策重塑了全球光伏贸易格局。马来西亚因综合税率较低、产业链配套完善,成为企业规避高关税的首选。东方日升早在马来西亚布局产能,利用当地成本与物流优势,维持对美出口竞争力。尽管东南亚组件成本较中国内地略高,但相比美国本土的一体化成本仍具明显优势。此外,公司灵活调整产能分布。这种多区域布局不仅降低政策风险,还支撑了全球订单的稳定交付。
技术优势支撑品牌国际化
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组件凭借高转换效率与可靠性,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公司已获得
TÜV 南德全球首张 210 异质结高效薄片化组件认证证书,TÜV 莱茵首家 HJT 电池片认证证书,TÜV 南德颁发的 3 倍 IEC
测试证书。针对户用与工商业场景,公司推出超能系列BIPV产品,集成易安装与高安全性设计,满足差异化需求。
在储能领域,公司推出5MWh的eTron系统与工商业一体机iCon,覆盖调峰调频、微电网等应用。2024年,储能业务在欧美市场投运多个百兆瓦级项目,以“零安全事故”记录建立口碑。
应对供应链挑战的柔性策略
美国本土光伏供应链存在明显短板——2025年组件产能达50.5GW,但电池产能仅2.3GW,缺口约37GW。InfoLink认为,预期美国仍需进口印尼、老挝产品,但假设印尼、老挝无法完全支撑订单需求,推测部分可能还得从印度或有双反税率的马来西亚进口,总体来看,税率上升势必将推高美国光伏项目成本,供应链价格可能也需调涨以应对关税压力。
新兴市场与长期动能
据InfoLink,中东与印度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25年,两区域光伏需求年增率超过30%至50%。此外,东南亚与非洲市场持续发展,随着绿色能源投资增加,当地光伏与储能需求持续攀升。东方日升凭借高性价比产品与本地化服务,加速渗透这些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沙戈荒”风光大基地与分布式光伏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内需得到有效支撑。在技术、市场与政策的协同驱动下,东方日升的全球化战略发挥抵御短期波动的作用,为长期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奠定了基础。